天濛濛亮著,擁擠車龍在新柔長堤上塞成一幅恆常的風景,當中除了打工族外,其實也「暗藏」不少越堤求學的莘莘學子。數月前5度獲頒紅星大獎最佳新聞播報時事主持獎的新傳媒主播董素華,也每日往返長堤,渡過了她的中小學歲月。
在新山寬柔二小念完一年級後,董素華的母親徐美珍毅然決定把她轉校到新加坡聖嬰女校。小小年紀的她,最大的衝擊莫過於從此必須為了配合校車載人的時間,每天凌晨5點多摸黑起床。
「為了訓練獨立性,媽媽並沒起身準備早餐,我都是自己沖泡飲料配麵包吃,最常吃的是美祿和白麵包。這造成我長大後,對這個早餐配搭敬而遠之!」語氣間不無委屈,但絕無半點後悔。
把孩子送到長堤彼岸求學,是新山不少家長的選擇,董素華老家至少有兩戶鄰居也這麼做。對母親這個儼然改變自己一生的決定,兄姐分別在大馬獨中及國中就讀的董素華時常猜想,除了對新加坡雙語教育深具信心外,其母或許認為應讓她嘗試另一種體制,讓子女們的成長背景更多元化,能互補不足之處。
從純英語教學的聖嬰女校、注重英文和中文兩種文化培訓的南洋女子中學,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系,董素華就這麼沿著大部分新加坡學子的路行走,完成了教育歷程。
雖然大學主修數學,董素華在大四畢業後(1997年),決心追求生命中另一個最愛──中文和新聞時事。而此舉也讓口條清晰、深具親和力的她成為新加坡家喻戶曉的名主播,更連續5年獲紅星大獎最佳新聞播報時事主持獎,但她卻沒被獎項沖昏頭。
「能獲得最佳殊榮的確是莫大光榮,然而我很清楚,榮耀是過眼雲煙,時間一久,記得你曾經得獎的人不會有幾個。」她認為,與時並進、不斷超越自己,才是讓觀眾永遠記得的最好辦法。
加入新傳媒時,她從新聞的編輯做起,後來才慢慢步入記者和主播生涯。由於她從小在新加坡教育體系下成長,不論求學或工作,並不覺察自己的背景和其他人有所不同。
她說,新傳媒對大馬籍員工也沒有所謂的「大小眼」。加入公司3年多、擔任主播數個月後,新傳媒派她到台灣浸濡3個月,包括到大學研究所旁聽和到當地電視台實習。
「這樣的機會不是人人都有,尤其我那時還沒入籍新加坡公民,所以對公司願意接納外來人士,給予公平待遇充滿感激之情。」
董素華的另一半張德健是新加坡公民,1998年她也選擇成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社會由上至下對海外移民包容、廣納海川的心態,是她在這片土地上紮根的重要原因。家庭、朋友和工作,則是她以此為家的重要支柱。
「大馬是我生命的起點,也是我的故鄉,有著親情的眷戀。」父母和姐姐現在都還住在新山的董素華說:「新加坡則是我受教育、組織家庭和事業起飛的地方,有著一份感激之情,更多了一份熟悉。」
资料来源: 同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