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在现场捕捉到的合照,可惜不很清晰。
费曼平时阅读梁文道在《星洲日报。言路版》的专栏。偶尔拜读《亚洲眼》转载他的文章。
也偶尔在ASTRO节目中观赏他简短的演说。总觉得这大师博学多才,见识广博之余,思维灵敏。
直到最近看到《星洲日报》的详尽介绍,才知道他来头不小。
『 梁文道有多重身份,即文化從業人員、自由撰稿人、電視電台節目主持人、牛棚書院院長、中學校長、商業電台台長、電影創作人和劇評家、作家、書評家、食家、時事評論員、樂評家,到公共危機處理專員、環保權益維護者、古跡研究員、文化推廣研究學者、愛滋病權益維護義工等等,因此被冠以“文化百足”之稱。
近年,梁文道與一大批香港文化人和知識份子陸續發表政論文章,促進中國大陸和香港社會的進步和改善。因此,梁文道與一大批香港文化人,如潘小濤、劉銳紹、鄭經翰、政論家蔡東豪、馬家輝、張翠蓉、許子東、黃毓民等一大批敢言學者,被視為“中國良心”。
由於他經常關心兩岸三地的文化發展,因此被大眾稱為“文化教父”。』
『7月31日(週六),晚上8時在八打靈再也《星洲日報》總社禮堂演講“食物哲學的貧困”。橫跨文化、飲食、音樂等多個領域的梁文道也有“文化教父”之稱。』
—————————————————————————
费曼索性百忙中抽空亲临《星洲日报》总社礼堂占梁文道的光。
名师果然百闻不如一见。虽然大迟到,却也听出耳油。
食物,竟然被他拿来说到哲学层次了。
费曼不才,无缘粘指哲学方面,却被他侃侃而谈的流利华语和博学深深吸引了。
梁先生也相当幽默,偶尔传出笑声。
然而,到了尾声时,某观众从佳肴美食的制作与口味,把话题联系到华小教育,和主持人之一的迦瑪。那人说,由于迦瑪不是华人,虽然口操华语却不懂得华人文化云云。
梁文道一脸严肃地回应这位先生的疑惑。他说,西方人士研究汉学能够达到比普通华人更深入的水平,但是他们毫无华人血统。因此,血统不是异族了解某族文化的关键问题。
梁文道也提醒,在任何课题上,不能随意套上“正宗”来看问题。从历史观点,“正宗”因素带来许多问题,甚至灾难性结果,不忘提醒大家在这方面务必谨慎看待。
费曼有印象,迦瑪曾经在评论华语非华人母语方面得罪华教界人士。该男士可能因此有如此说法,却有商榷的空间。倘若采用较一般的解析,难免长篇大论。然而,经梁文道直截了当的解说,大家很快就茅塞顿开了。大师果然是大师。
回神想想,部分华人完全不会华语,乃至一般华人懂得华语的程度;文化层次也如此,这些不也相当汗颜吗?
因此,与其说友族缺乏华人文化的浸淫,华人是否更应该自我醒觉与提升自己的母语与文化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