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育晶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名言。
出身貧困沒讀過幾天書的李嘉誠,卻深知無論是經濟發展、民族進步、國家富強以至人類文明的提昇,都仰賴知識,因此致富後對捐資辦教育不遺餘力。
然而,同樣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的上海海事大學女碩士生楊元元,高學歷卻沒有讓她邁向康莊大道,反而走上了自殺的不歸路。
過去一周,楊元元自殺事件成了中國最熱的社會新聞。
據報導,30歲的楊元元祖籍湖北,6歲喪父,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她2002年從武漢大學本科畢業,做過多份工作掙到錢還了拖欠的學費後,才拿到畢業證書。今年,她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學法學系研究所。弟弟則在北京大學讀博士。
由於貧困,楊元元帶著母親一起擠在大學宿舍的小床上,但學校認為不符合規定而強行攆人。
俗話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在無法為母親解決棲身之所的情況下,她精神徹底崩潰,自縊身亡。
楊母回憶,楊元元輕生前曾喃喃自語,「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那麼多知識,也沒見有什麼改變」。
人們同情張元元,但對她選擇死亡看法兩極。
有人說,學生家屬住宿舍,本來就不允許,為了錢而自殺,又何必來讀書呢,不如去找工作。
也有人認為,樂於助人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家教書育人的大學,如果肯提供一張床給一個貧困的母親,悲劇就可以不用發生。
楊元元的不幸,正好體現了人性的冷漠,世態的炎涼,還有社會的冷酷。
知識的確是可以改變命運,但更重要的是改變心態。
上海精神科專家認為,貧困並不是楊元元自殺的原因,因為人應該學會堅強,無論遇到任何事情和困難,都要堅強理性地對待,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面對問題有很多方法解決,選擇輕生實在「太傻」。
但楊元元等不及了,在上海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在「沒錢不應來讀書」的辱罵和「不發畢業證」的威脅下,「留得清山在,不怕沒柴燒」這種我們從小就學的道理已經救不了她。
在笑貧不笑娼的現實世界中,知識不再是耀眼的光環。在楊元元事件發生前,武漢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張在元教授,因患罕見疾病住院,病危之時,校方竟派員到他的病房當面宣讀終止聘用合同,並停止提供醫療費和住房。
事件引起輿論嘩然,炮轟武漢大學是「飛鳥盡,良弓藏」,寡情薄義。校方辯稱到期終止合約並無不妥,並稱會盡可能為張教授提供協助。
在千萬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之際,知識成了通脹時代唯一降價的東西。而無價的學術專業、高尚的知識分子氣節,更是不值一文,否則又怎麼會容不下一個楊元元,一個張在元,還有一個起草《零八憲章》的劉曉波?
刊载在《东方日报》。2009年12月15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