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星期五

評論:中西醫合作抗流感

衛生部長廖中萊接見中國衛生部副部長王國強時表示,中國廣泛應用中藥預防流感病毒,對於病患則採中西合併的治療方法,且取得不俗的效果,大馬可以從中學習。這是馬中兩國的醫藥交流與相互借鑑,也為中西醫合作防次波流感提供一個平台。

過去大馬一般民間的中醫中藥研究本來就少,它的研究方法,也與西醫的研究方式不同。中醫藥講究使用過程的實證研究,卻較少西藥式的解剖與分析。中藥所含藥性的研究也有限,人們只能由西醫的檢驗裡,去分析某一種中藥所含成份;但它的藥性,使用劑量、配方、藥性與藥理的互相作用等,整個思路卻與西醫迥異,靠著西醫的分析方法,當然無法透徹解釋中醫與中藥的原理。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早前向社會公佈了成人、兒童、孕婦和老年人等針對不同人群的流感4種中藥配方的預防方案,供民眾舉家預防A型流感時選用,充份肯定了中醫藥抗流感的實效。

儘管中西醫結合治療法在大馬曾引發爭議,不過在次波流感可能迅速蔓延之際,中西醫應該可以合作以造福民眾。目前中國當局已為特殊時期、特殊人群預防流感,並制定了各種中藥預防方,民眾在流感流行期與病患若有密切接觸,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使用,這樣做可避免民眾拿偏方配藥,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大馬可向中方借鑑這方面的經驗,況且北京市政府已投入巨資進行中醫藥科技研發,也進行了臨床和實驗室研究,經過400餘例的臨床研究和利用A型流感病毒株進行的中藥篩選研究,證實了中醫藥對A型流感治療的有效性。

對此,大馬的中醫藥界有必要提昇本身對流感患者的臨床研究與技術研發,這樣可以更容易與中國中醫藥界接軌。古代的中醫講究診斷,依診斷決定患者體質,再開處方,並且隨著病人服藥後的結果,及其體質承受能力,逐步調整處方;現在一些中藥是依一定配方,有效後即依西醫的方式,只要對某一個症狀有效,就一直服用下去,似乎未考慮體質會隨著中藥的服用而改變。這種方法,表面上可以說是科學中醫,使病與藥的使用方法接近西藥,但不免失去中醫診斷原意與微調效果。其結果自然會過量的使用某一種單一中藥,造成原本中醫都未曾料到的後果。馬中特別工作隊可對此進一步研議。

不容諱言,過去中西醫一直存在的矛盾而無法完全化解。西醫一直認為中醫是一種不科學的醫學,但中醫則認為西醫佔有醫學的霸權,整個衛生醫療藥物管理,也依西醫方式管理。事實上,中西醫不應有矛盾。中國在處理中西醫問題反而較科學。自1949年以降,中國即建立中西醫共同研究的傳統:中西醫並不偏廢,使得二者同時發展。以北京著名的協和醫院而言,就已經建立了中西醫會診,一起開處方,一起治療的醫療系統。一般而言,其好處是西醫儀器較先進完善,善於照透視、分析、切片、檢驗等,而中醫則擅長瞭解體質強弱,內臟問題所在;二者會診,作為開處方、治病人的基礎,當然比單一處方更完善。舉例而言,有些該開刀的病,就由西醫處理,但有關麻醉是否由西醫處理,或只做針灸,則視需要而定。再如開刀後的復元,傳統中醫的能力遠高於西醫;如果中西合作,當更有助於病人的治療,這是臨床上早已證實的。

中西合併治療法是正確的道路,中西醫學應互相協助,而非互相排斥。而政府也不應只由西藥著眼,而宜由中醫藥的傳統出發,去制訂適宜的、有利於病患權益的政策,讓醫學走“中西合璧、互相輝映”的道路,才是上策。

-----------------------------------------------------------------------
Source URL: 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2471
《星洲日报》。2009年11月25日

没有评论:

Site 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