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消費文化在藥劑行業者不知不覺中不斷潛移默化(消費文化已經歷5個不同導向年代);遺憾的是,藥劑行的作業模式依然故我、一成不變。時過境遷,他們逐漸喪失了“賣者市場”的優勢,取而代之的是由消費者主導的“買者市場”(這是自然規律)。此消彼長,藥劑師不善經營之短拙和不足開始浮現。為了求存,賤價策略成了千篇一律的不二法門。結果血本無歸、紅海一片。更有極小部份“迫上梁山”的害群之馬,私下販賣假藥和嗑藥,藥劑師的專業形象一落千丈。
日積月累,同類相殘的惡性競爭給藥劑行引發了“一鍋熟”的無窮禍患。如此窘境和當今雜貨業如出一轍,可謂同病相憐,十分諷刺。處於危如累卵之際,藥劑業業者終於意識到,再不背水一戰,棄甲曳兵是鐵定性的必然下場。
其實,憑多年咨詢生涯,此情此景對我毫不陌生。過去,我屢同各行業業者(他們的普遍教育程度不高)相互體現了許多積極和正面的成功例子;反觀藥劑業業者(都是專業人士)在打翻身仗之際,竟然有人企圖扭曲自由市場經濟規則,大力鼓吹迂腐和狹隘的新保護主義。限於篇幅,恕我只針對51%股權(比新經濟政策多出21%)一事稍作剖析,餘者不贅。
就事論事,要政府強制全部藥劑行的大股東為藥劑師似乎在坐井觀天、緣木求魚。原因很多如:一、其可落實性:想想看,若此削足適履先例一開,醫生們必利用這方便之門,順水推舟力爭全國私家醫院的多數股權得歸醫生所有。那政府不是頭大如斗?;二、其務實性:要投資者把資金注入藥劑行成為小股東之前,業者得證明本身除了是好藥劑師外,也同時具備企業管理(包括資金、設備、產品、市場、溝通系統、員工訓練等)的實際經驗,否則有誰心甘情願和鈔票過不去?(事實證明,絕大多數的藥劑行對起碼的定位作業都不甚了了);三、其實際性:藥劑師有個杞人憂天的憂慮:一旦他們不能主導生意,大股東所作所為可能影響藥劑師形象。如此論調對生意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再說,業者不妨坦然自問,藥劑師今天的負面形象是誰造成?;四、其常理性:此法若付諸實施,等同把Watson和Guardian等趕盡殺絕。後果由誰承擔?
大馬經濟曾經是東南亞之翹楚,不幸半世紀來遭到保護主義的摧殘和蹂躪而盛宴難再。如今它反過來成為當政者揮之不去的噩夢。前車可鑒,藥劑師怎能不識時務、重蹈覆轍,藉飲鴆止渴“好意地”把藥劑行置於死地?
作者 :謝明意
刊登日期 :2010年11月24日
本文转载自:《星洲日报。言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