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東方文薈:從《百年育才》出版談華教史編撰




转载自《东方日报》
作者:麥翔
日期:2010年5月2日

霹靂怡保育才獨中是馬來西亞華校歷史最悠久的學府之一。她2008年慶祝百歲誕辰(經考證,實際上創立於1907年)。董事部校史編委會經4年的奮戰,於2008年校慶前夕出版了《百年育才》特刊三卷中的兩卷,最後一卷預計將在今年4月面市。

三卷特刊共千餘版,是十萬言,單單印刷費就花了15萬令吉以上。董事部另撥二十餘萬令吉開闢「文物藝術中心」。一間自力更生的民辦獨中,除了延續三年的校慶活動開銷不算,單單用於歷史部門的經費達40萬令吉以上,是罕見的。不要誤解這是粉飾門面的「白象」,文物館將負起繼往開來的三重任務,即繼續搜集資料,豐富館藏,進行研究、編撰;向學生和社會人士普及歷史,進行「根」的教育,以及為校方擬定新百年發展計劃提供相關的參考。所謂古為今用、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結合,即此之謂也。

《百年育才》是創校以來第一次比較有系統的整理與編撰校史的結晶。卷一《今日育才》介紹經滄海桑田歷練後的概況;卷二《百年長征》側重勾勒1907年創校以來歷史的軌跡;卷三《百年慶典》除了記錄三年校慶活動外,著墨於現代史部分佔了很大篇幅。重點是關於育才1907年創校的考證、60-80年代育才改制與復興紀實與回憶錄等。改制與復興紀實部分是綜合這時期董事會歷年會議記錄而成,敘述了華文中學如何活生生地被單元主義消滅,如何連續奮戰十多年,從改制的廢墟上一步一腳印地重建母語教育體系,在新校址建設起更堂皇的硬體設施,重現先輩「以盤古之手,開天闢地」的史篇。

三卷《百年育才》貫串起來,就是一部馬來西亞華校史的縮影,她如實地攝錄了多元母語教育與單元種族主義教育(英或巫文)你死我活的大搏鬥,驚濤駭浪,跌宕起伏,有血有淚。

百年老校 陸續登場

全國的百年老校不止育才一所,吉隆坡尊孔與育才同樣創立於1907年,坤成稍晚一年。這三間獨中並立為馬來西亞華教的「開山元老」。尊孔百年大慶做得更加有聲有色,除了圖文並茂的百年畫冊之外,動員了豐厚的人力與資力,從海內外校友錄取口述歷史,厚厚四大冊,涉及吉隆坡和華人社會歷史各層面的資料頗豐富。另外,還出版一厚冊「大事記」,輯錄逐年相關的國內外大事演變。這是一冊「原型史」,看得出編者十分認真,花了不少時間與精力,而且視角廣闊,私立中學而有此不凡的成就,是值得驕傲的。我相信,當「原型史」充分展開後,它就是一部「活化」的尊孔校史,或者一部濃縮的華社百年史,更是一部早期馬中兩國關係史。可惜,由於時間所限,尊孔綜合史未能整理出版。

坤成歷史上是一所女校(最近才改為男女同校),至今為止,女校而晉百年之階的,也只是坤成一所。2008年校慶之後,她編撰出版了一部歷史與現狀結合的巨冊,印刷精美,內容紮實,可圈可點。

接下來,華校百花園中,將有眾多的「百歲壽星公」陸續登場。她們是霹靂江沙崇華(1911),吉打吉華(1911)、麻坡中化(1912)、金寶培元(1912)、巴生中華(1912)、芙蓉中華(1913)以及柔佛寬柔(1913),等等。據悉,這些近百年的老校都在積極籌辦百年大慶以及出版紀念特刊。

三所先行的「老大」已經積累了紀念的經驗和模式,特別是關於校史的編撰。我們期望「老二」、「老三」們,做得比先行者更出色。不用說,資料的鉤沉與搜集、整理、綜合,是一項極傷腦筋而又費時的細緻工序,外加經費和人力,困難不少。但是只要積極努力,參照別校已出爐的榜樣,編撰一部稱得上校史的特刊,並非不可能。我相信,華校藏龍臥虎,人才有的是,「老二」、「老三」們,必能克服一切障礙,在校史的整理上錦上添花。

歷史撰寫 蔚然成風

人有族譜,族群有族群史,社團有社團史、但校史絕不是歌功頌德、堆砌諸「長」們的集合物。校史的編撰必須給予科學的基礎與方法。就是說,以本土和華社(受外來影響)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為經,人物事件為緯,經分析、淘選與綜合,來鋪敘各校校史。
華校源遠流長,這是各校的共同點。百多年前,華校在「蠻邦」的南洋,經歷了先輩篳路藍縷開天闢地,從書塾到學堂、到現代型學校的幾個轉折。1920年反對英殖民政府《學校註冊條例》的全國運動,繼承了孫中山民主革命、五四運動的傳統,開闢了華校走向現代化的道路。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來亞經濟現代化的進展,則是華校誕生的根本原因。中經30年代新興運動和抗日運動的洗禮,戰前華教史是奠基、充實、擴展和提升的歷史。

戰後五年,華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繼續前進,不少新的華校陸續創立。20世紀50年代,英殖民政府以及後來的聯盟政府實行露骨的單元政策,對自力更生潤澤斯土、促進經濟文化發展居功至偉的華校進行連續的壓抑、打擊,華教仍然保持上升的勢頭。

自那時以來,華教進入多元與單元大搏鬥的階段。50年代中檳城鍾靈中學首先失陷,為60年代改制災難的開始。70年代摧枯拉朽的復興運動,使「虎口餘生」的獨中起死回生,接續了母語教育的主軸,宣告單元教育的破場。但是,單元主義體系以十倍的速度擴張,主宰了大局;80年代兩輪「突圍」嘗試,出盡了氣力,無功而返。21世紀迎來了華文在國際的崛起,但歸根到底,華教的前景仍然要靠本身的努力。

上述是華教史一個輪廓性的素描。這個輪廓為每間學校提供了提綱契領,結合自己的特點和史料,提取本質的事件,就可以譜寫出極為充實的個別校史。

集合全馬60所獨中以及千餘所小學的歷史,就是一部煙海浩瀚、氣勢如虹的馬來西亞華教史。這部華教史將全面概括百多年間馬來西亞多元與單元教育的鬥爭史,是史學界一項空前宏偉的史冊。它必將鼓舞人們奮勇前進,有助於當前的攻堅戰,也有助於開創未來,是本國和世界史的瑰寶。

千禧年以來,歷史的撰寫與出版已蔚然成風。如此規模的華教史當然是集體的創作,人們期望新紀元學院或董教總,扛起領導的責任,以促成這一偉大巨構的實現。

没有评论:

Site 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