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星期三

費曼‧强化精神心理病防治意識





 本文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路》
日期:2010年3月31日


2003年4月1日,国际巨星张国荣坠楼自杀身亡引起全球关注。经过传媒大事报导后形成“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让有自杀倾向的忧郁症患者增添压力也遭受周遭更多关注,间接增加自杀行为。


从当天深夜到第二天凌晨9小时內,香港共有6名男女跳楼自杀,其中5人不治。在4月里香港共有131宗自杀身亡个案,比3月份增加32%,甚至有几名死者在遺书说明其自杀与张国荣的自杀有关。由此可见,社会里埋藏不少精神心理病的地雷。

时下经济不景氣、公司裁员、治安不好、职场要求越來越高等等,生活压力倍增导致精神压力加倍,与此同時人际关系愈見疏离,以致心理缺乏疏导。另外,新生代的抗压能力较低等等因素,导致精神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媒体不时报导自杀新闻。在新山,某忧郁症妇女不堪长期备受因長女嗜赌欠债遭到阿窿的困扰,坠楼自杀。新加坡因经济风暴增加20%忧郁症患者。香港青少年通过面子书发起集体自杀活动组织,188名会员相約在12月21日集体自杀,震惊各界。

此乃冰山一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每5人中就有1人患上精神病(包括忧郁症),在2020年精神病的患病率將排名第二,仅次于心脏病。在大马,2006年的调查显示,过去10年,国內青年与儿童精神病患已增加7.3%,成人患者则增加0.5%。根据卫生部统计,大马2700万人口中有大約11.2%,亦即302万4000名各种精神病患者,这包括轻微的忧郁症、恐慌、強迫症、精神分裂、精神暴力等。

然而,大马统计也显示每10位忧郁症患者中,只有5位知道患上此病。意识的低落表明亟需提昇人们对精神健康的关注。从逐渐高升的数字看來,各界需要加強防治宣教的努力。

最近,妇女部有意向内阁建议把精神疾病列入殘障人士的类別。一旦较严重的精神病患人被列為“殘障”,他們將享有申領福利援助金、100%的住院和医疗全免福利,甚至乘搭公共交通也有特別优惠。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多年來,不知多少人因精神病影响工作或在某个程度影响生活素质。在手停则口停的大马国度,是社会成本。

这群人无论在物质或精神上都亟需良好的協助以減少负担,才能安心治疗疾病、减少复发,能摆脱病魔才能迎接全新的未來。

P/S:
珍惜生命。
忧郁症虽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对忧郁症的无知,或向病魔屈服,任由病魔侵蚀生命。

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

謝明意‧再談藥劑行的困境和前瞻

转载自《星洲日报。言路。六日谭》.
日期:2010年3月26日

今時今日,藥劑行正處於困獸猶鬥的窘境乃眾人皆曉的事實。我上篇題為〈藥劑行急待勵精圖治〉的文章受到普遍關注,並在藥劑行中廣泛流傳。業者的執著和警惕使我欣慰。

文章也引發一些悲觀回應。一則氣急敗壞的評語:“陳年頑疾,無可救藥!”,聽來萬分無奈。然而,縱觀形勢捫心自問:形勢果真徹底絕望嗎?業者甘心就此坐以待斃嗎?我認為怨天尤人無濟於事。除非業者自暴自棄,藥劑行的前景依然海闊天空。問題根本不是可不可為,而是如何為之?無可否認,知易行難,應對這天大挑戰需要智慧、策略、勇氣、眾志成城才能從桎梏中突圍,絕處逢生。我的若干意見如下(由於篇幅所限,恕我點到為止):

首先,我認為協會必須身先士卒,以市場運作策略把“藥劑行”配套為“產品”,並按部就班:一、鎖定市場競爭對手如:醫生、中藥店、直銷行業(直銷公司所賣出的營養品比藥劑行多,叫行內人啞子吃黃蓮)等;二、對本身的強點、弱點、機會、致命喪4個層次深入分析和探討;三、充份發揮定位概念中的品質、包裝、價格、促銷、銷售流程、人力等項目;四、擬定針對性短期、中期、長遠目標和策略;五、持之以恆,把既有的龐大市場逐漸蠶食;方為上策。以此觀之,目前“手足相殘”之舉乃愚昧和短視。

為了配合協會大計,藥劑行必須先撇下心中包袱。破舊立新在所難免,否則協會的努力將付諸東流。作業理念該從3方面著手:

甲、提昇專業形象:一、衣著(以專業儀表取代T-恤,牛仔褲、涼鞋);店內設置(避免把家庭活動帶入藥劑行);工作態度(出現過藥劑師一面服務顧客一面咀肉包子的“奇觀”)、服務精神(對顧客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乙、把供應商當作生意夥伴:業者必須認同唇亡齒寒的道理。大馬藥劑行有個“獨特”現象:他們互相拉攏,藉“盟員勢力”與供應商“拗手瓜”,然後把所爭取的利潤“大方”酬謝顧客。無奈供應商淪為市場競爭的籌碼。然而,惡性循環,藥劑行必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丙、即刻停止飲鴆止渴的賤價策略:他們必須大徹大悟,把應得的利潤提昇員工素質、服務態度、店內環境、貨品陳列、附加價值,以此滿足當代消費群的需要。最近萬事達卡在亞太及非洲等131個市場進行調查有所發現:消費者對公司和產品的取捨較傾向於以下3個因素:公平交易原則、推動環保概念、回饋社會政策。潮流所趨,企業形象才是關鍵,賤價已非首選。

某藥劑行門口張掛一幅大布條。標語是:“貨我最正,價我最平”。不久,藥劑行關門大吉。布條內容隨之改為:“現在你們總該相信了!”以上幽默出於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2010年3月21日星期日

认识中国科学沿革



转载自面子书,Gilbert Goh 的:
【李约瑟 (Dr.Joseph Needham)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 坦普尔 (Robert Temple)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posted: Wednesday, March 17, 2010 at 12:04pm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Gilbert Goh.



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历史的民族,凡事“慎终追远”。“终”是结果,“远”是远因,

所谓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这跟佛家的一句话很像:“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善以史为鉴,才能有好的开始。
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王渝生教授说:“现在提中国『新四大发明』、『新新四大发明』,并非什么都要”古而有之“,也非哗众取宠、玩数字游戏,而是为了让年轻一代更全面地了解过去,记住过去,不能数典忘祖,而要继往开来啊!”

近日偶读李约瑟先生(Dr.Joseph Needham)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 坦普尔先生(Robert Temple)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等大作,遂收之箧中,与诸君共享。

=================================================

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 坦普尔(Robert Temple)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李约瑟博士(Dr.Joseph Needham,1900-1995),英国著名科学家,早年以生物化
学研究而著称,30─40年代出版了《化学胚胎学》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
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1937年,在鲁桂珍等 三名中国留学生的影响下,皈依于中国
古代文明,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长期致力于
中国科学科技史研究,撰著了《中国科学技术史》,被认为是是二十世纪完成的重
大学术成果之一,是欧洲人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

李约瑟博士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证据,全面而又系统地阐明了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展示了中国在古代和中世纪科技方面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李约瑟说,除了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妇孺皆知的古代四大发明外,还有许多被掩埋了的中国历史文献,这是现代西方的历史家们不大愿意揭露的,比如1380年前欧洲人还无法制造出一小块铸铁,而中国早在公元前4世纪已以工业规模生产铸铁了。瓦特以后所有的蒸汽机及内烯机中奇妙的连接杆和活塞杆的结构,首先发明的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工程师或达芬奇,而是公元1300年 中国的王祯。

法国数学家霍纳于1819年建立解高次方程,但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提出的方法实际上与霍纳法一致。而“帕斯卡”三角形创始于公元1303年的朱世杰。当西方人争论谁在1615年最先发现太阳黑子时,中国早在公元前18年便开始系统记录太阳黑子。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1600年间,中国有90项超新星记录,而西方过去对此闻所未闻。中国早在公元前1361 年就有日食记录,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1600年间有581项彗星记载,公元前467年记录到哈雷慧星,而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656年才出世。

李约瑟说,近代科学革命的关键仪器就是时钟,而其灵魂是擒纵装置,过去认为是十四世纪欧洲人的发明,中国的僧一行在723年已制出这种装置,1090年苏颂在开封研制 的水运仪象台构造中便有机械钟。中国人首先发明了机械时钟,却有人把中国说成是“没有时间观念”的农业社会。当西方人对磁极性一无所知时,沈括(1031-1217)已于1080年对磁针作了描述并指出磁偏角,欧洲人知道磁偏角是在十五世纪,指南针知识是在十二世纪通过西辽经陆路传到西方的。

西方人在十三世纪以前还不知道硝石为何物,而中国早在850年的《真元妙道要略》就记载以硝石、硫黄和木炭制成火药混合物,1044年的《武经总要》更给出最早的军用火药配方。近代医学中最有益于人类的免疫学,产生于人类为预防天花而进行的种痘实践中,道家葛洪于公元300年最早记载了这种疾病,北宋时一位从峨眉山来的道姑献出一张处方:将一种毒性减弱了的人痘痘苗,通过鼻腔黏膜为健康人“接种”,从而使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能力,在公元1000年已 经发明天花预防接种,公元1500年中医已公开著书介绍这种疗法,这时欧洲人对此一无所知,许多患者因此失去生命。中国种痘法于1700年经土耳其传到英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赤道坐标系统的国家,以赤道二十八宿为准,而古代西方则采用黄道坐标系统。现代天文学证明,在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中,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现代天文学已经用赤道坐标系统替代了黄道坐标系统。

李约瑟博士曾这么感慨的说:“我用英文字母作为序号介绍中国科技,从A到 Z,26个
字母用完,介绍也就不得不结束了”。他说,所有这些成就都已经汉学家们研究证实。所以,西方人必须认识,在中国人看来,科学不是出于基督教传教士的慷慨恩赐,并不是在中国 自己的文化里毫无根基的。相反地,科学在中国文化中有光辉灿烂而深厚的根基。

如果中国中古世纪的社会当真像有些人宣传的那样,是一个绝对专制、毫无自由、封建迷信的社会,我们就无法解释几千年来怎么会产生那么多的创造和发明,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在那样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总是处于比欧洲领 先的地位。也许是由于社会稳定吧,但是某些大学者们却说成是中古世纪中国文化中典型的“社会性停滞”,这是从何说起呢? 亚洲的那些失去了历史遗迹的思想家和技术家们如果知道了这样的事实,他们能不感到自豪吗?那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啊!

美国记者坦普尔(Robert Temple)在李约瑟80多岁时采访他,李约瑟对这位记者说,“你采访我,不如去读我的书”。坦普尔读完《中国科学技术史》,竟被深深迷住了,“李约瑟博士没有做完的事情,我来做!”作为李约瑟博士的弟子,坦普尔于1986 年写完了这本旨在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坦普尔为了能够“比我的老师记录下更多的中国古代发明”,采用阿拉伯数字列序,将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总结出中国古代100条重要的发明,著《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经李约瑟认可,坦普尔在此书的前言『西方欠中国的债』

写道:「历史上一个不为人知的最大的秘密,就是我们生活於其中的现代世界,乃是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结合的产物,现代世界以之为基础的发明和发现,可能多半来自中国。但是这个事实却不为世人所知,对此,中国人和西方人同样地无知。

从十七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华之后,中国人被西方的技术所震惊,犯了对自己成就的健忘症。」

这100项发明、发现分为11大类,都是中国领先於世界各国的,有的早3200年,最短的也有50年。

*目录

* 1 农业
* 2 天文舆地理
* 3 工程
* 4 工艺
* 5 医疗卫生
* 6 数学
* 7 磁学
* 8 交通运输
* 9 声学与音乐
* 10 兵器
* 11 参考资料


【 农业 】
* 行耕与耘锄:领先世界2200年。
* 铁犁 :领先世界2200年。
* 高效马具:领先世界2000年。
* 旋转簸扬:领先世界1800年。
* 播种打眼器:领先世界1800年。


【 天文舆地 】
* 太阳黑子:领先世界2000年。
* 定量舆图:领先世界1300年。
* 太阳风:领先世界1400年。
* 麦卡托投影法:领先世界600年。


【 工程 】
* 驻波 :领先世界1700年。
* 铸铁:领先世界1900年。
* 风箱:领先世界1900年。
* 铸铁练钢:领先世界2000年。
* 深钻开采天然气:领先世界1900年。
* 传动带:领先世界1400年。
* 悬索桥梁:领先世界1800年。
* 蒸汽机的核心技术:领先世界1200年。
* 西门子练钢法:领先世界1300年。
* 弧拱桥:领先世界500年。
* 传动链:领先世界800年。


【 工艺 】
* 漆器--世界上最早的塑胶:领先世界3200年。
* 烈性啤酒:至今领先世界。
* 石油和天然气燃料 :领先世界2300年。
* 纸 :领先世界1400年。
* 独轮车。
* 幻灯。
* 马镫。
* 瓷器。
* 除虫。
* 雨伞。
* 火柴。
* 白兰地。
* 机械时钟。
* 印刷。
* 纸牌。
* 纸币。
* 长明灯。

【医疗卫生 】
* 血液循环
* 内分泌学
* 糖尿病
* 免疫学


【 数学 】
* 十进位制
* 零位
* 负数
* 开高次方和解高次方程
* 十进位分数
* 几何学的代数化
* 多位圆周率
* 贾宪三角形


【 磁学 】
* 罗盘
* 仪表盘与仪表指针
* 地磁倾角
* 剩磁与磁感应
* 生物地球勘探
* 雪花六角形结构
* 地震仪
* 地质学
* 夜光漆

【 交通运输 】
* 风筝
* 载人风筝
* 最早的运河
* 降落伞
* 孔明灯-小型热气球
* 船舵
* 桅杆和风帆
* 船只隔水舱
* 转轮船
* 陆地行舟
* 运河水闸

【 声学与音乐 】
* 十二平均律

【 兵器 】
* 化学战:毒气、烟雾弹、催泪弹
* 弓弩
* 火药
* 火焰喷射器
* 烟火,焰火,炸弹,手榴弹,地雷,水雷
* 火箭,多级火箭
* 火枪,大炮,臼炮,来福枪


费曼短评:
现代教育体系里的理科、科学科目,相信除了中国、台湾以外,可能都直接采用西方尤其是英国、美国的内容。这造成认知偏差,让人误会科学发展由西方国家开始。
阅读以上后,不难发觉最早的科学文明且对现代科学有显著影响的,其实就是中国。
华人不应该对自己的科学无知,好、更不需要自卑。除了古代,华人在现代科学发展并未缺席。
研制《鸡尾酒》爱滋病疗法而得到诺贝尔医学奖的首位华人医学家--何大一(美国)、
诺贝尔化学奖--吴远哲(台湾)、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中国)等等未得奖的杰出科学家,都是默默耕耘的知识分子。

2010年3月20日星期六

宗教与同性恋的正当性起争议

最近,在星洲日报的《沟通平台》出现关于欧阳文风的争议。
欧阳氏在星洲日报写文章多年,并不避嫌自己是同性恋者。这为他带来争议,尤其是当他有宗教背景。几篇文章中的各种说法,见仁见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反对同性恋是不恰当的做法。详文如下:

1.歐陽文風‧走向理性,告別偏見
2.反駁歐陽文風
3.我的回應
4.何須作無謂爭辯
5.誰的權利?
6.公然羞辱
7.因為無理,所以不必爭辯?


其他相关参考:
1.對同性戀課題中立

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

莫須罪名無生有 憲法行實有還無──迦瑪《文化系列》糾謬之十六

转载自《东方日报。东方名家》
作者:陳良      日期:2010年3月13日

《文化系列》越到後期越狂妄,什麼莫須有都說得出口。

迦瑪筆下,華教簡直是中國政治的「餘孽」,這個胎記直隨到獨立後,成了國家建構的破壞者,所有惡名都可歸諸其下。綜合迦論,華教罪狀有三大條:一是華教抗爭隱含政治議程;二是華教導致種族隔離、不承認國語;三是華教虛構出華人,並不斷用假象來矇騙大眾。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看迦氏說:「華教之深層內涵不僅僅是教授一門語言,或灌輸某種文化,而更多的是針對話語權和資源的爭奪,其政治動機遠大於教育本身。因此有人在在提醒,華教不能去政治化。」(第十六篇)請問這個「政治動機」是什麼,為何不能挑明直說?是要伺機篡權,還是顛覆國家?含糊其辭從來都是莫須有的秘訣,迦氏真深諳此道呀。
華教問題所以離不開政治,是因為教育法令、政策都與政治有關,雖欲求「去政治化」而不可得。從與馬華結成三機構、起訴政府違憲,直到「打入國陣」、壯大在野黨、推動兩線制等的不斷嘗試,目的就為爭取族群平等,以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但請注意,這些舉動既不偷偷摸摸,也沒勾結國外勢力,全是正當公開,昭告天下。把符合憲法的維權抗爭說成隱含「政治動機」,簡直含血噴人,侮辱憲法。

迦氏繼說道:「華教的迷失是在失去了大清帝國、民國政府(糾正:是「國民政府」)和中共政權的後盾之後,便把事業的目標鎖定在與馬來民族主義的抗爭上……大馬華裔脫離中國之後,華教早前的功能隨之消失。華教運動在過去幾十年所定義的敵人是『馬來民族主義』……」(第十五篇)

真是越說越離譜,滿口污衊,肆無忌憚。失去中國,華教就沒有意義了?「沒有敵人,學習中文就失去動力」(第十八篇)?真令人噴噴噴飯!都什麼年代了,還將海外華人看作紅色中國的「第五縱隊」,叫人時代錯置,神經錯亂。又指華教以馬來民族主義為「敵人」,則可挑起族群同仇敵愾,華教成為眾矢之的,十目所視,十指所示,能不懼乎!

自保自救 抗衡不公

華教運動的本質在自保自救,其義在抗衡不公不義的單元化政策,這是貫通華教史的精神。華教反的是單元化思維背後的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不盡同),普世價值之下,誰不反對種族主義?不要把它簡化成專以馬來民族主義為敵,用模糊說辭來混淆視聽,唯恐天下不亂。煽動族群情緒者,正爾等此論!

迦氏筆下,華教承國共之遺緒,別有意圖地虛構出一群講華語的「華人」來。他說:「事實上(華教)對華語的定義,其政治意義是不理會學術定義的,只是用來『蒙』巫統罷了。」(第五篇)

請問華教究竟要「蒙」什麼?巫統竟如此窩囊,要等迦氏來點醒?可笑!又說:「源流學校就是族群藩籬。」(第十八篇)「『族群隔離』的多源流教育體制就是族群與宗教偏見的根源。」(第十六篇)這頂帽子扣得真大,讓人與惡名昭彰的南非種族隔離政策連想一塊,實在聰明。

迦瑪筆下,華教就是個餿水桶,什麼汙臭都往它那裡丟就對了。國民分裂的根由在源流學校?果真如此,華小裡七八萬巫裔學生的家長難道不怕孩子被「種族淨化」嗎?這謬論黃業華、潘永傑已援理據實批駁過(《東方日報》18/11/08、6/7/09),不必多談。二元對立的極致就是仇恨,用狡辯詭辭來移花接木,偷換概念,進而栽贓套罪。看來迦氏是老手呵!

再看另一條可怕罪狀:「今天馬來語作為馬來西亞人的國語,並未真正享有它應有的地位。」(第十七篇)這又是華教的錯了。迦氏說:「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馬來語背後是馬來鳥,英語背後是寰球鳥,華語背後是唐山鳥。憲法賦予馬來語國語地位,事實上卻撐不起那樣的地位,因為好多寰球鳥和唐山鳥都很牴觸。」 (《東方日報》3/2/09)華教如何「牴觸」國語,何不說個明白?什麼鳥言鳥語嘛!

華小與淡小的國語節數從來都與母語課相等,如何說不受尊重?華教何時反對或挑戰過馬來語的國語地位,請明確指出,否則便是狗血誣賴。華教曾有過爭取華語作為官方語文的運動,那是本於救亡圖存的危機意識。事緣於1952聯合邦副欽差大臣對林連玉說華文所以不具教學資格,是「因為你們的華文不是官方語文」,因而激發了日後的官語運動,以期華文獲得永久保障。

官方語與國語不同概念

請搞清楚,「官方語」與「國語」是不同的概念,要求列華文為官方語,並非意味要挑戰國語的地位。1967年《國語去案》通過,卻規定國語為唯一官方語,沈慕羽代表全馬華人社團發表聲明說:

「吾人在本邦爭取華文之合理及法定地位,從殖民地到現在,自始至終對馬來文規定為國語,均表示絕對擁護與支持,從無任何異議,因為國語為各民族的共同語文,也為團結各民族的基石。但將馬來文硬性規定為唯一官方語文,在此多元民族的國家中,實未敢苟同。……國語當然是唯一的,至於官方語文,卻應顧慮到政府行政的效率與人民實際的需要來鑑定了。」

請看清楚,這裡不但沒有抵制國語,而且還全力擁護,華教爭取的只是憲法的保障與尊嚴罷了。維護本族的母語文化,就必然「牴觸」國語?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話都有」!

追究起來,華教對推尊國語也有貢獻。50年代本土意識日增,獨立在望,華社積極響應國語運動,左右兩派華人莫不欣奉巫文為國語。華教最高學府的南大更掀起學習國語熱潮,學生會還出版了高水平的巫文期刊Mimbar Universiti,連《前鋒報》也驚嘆,讚為「南大學生的光彩,顯示了他們對馬來文的積極態度。」南大因而被莊華興稱為華社鼓吹國語的發韌地。迦氏無知,一味指責華教與國語「牴觸」,簡直不知從何說起。

將華教莫須有定調,確是很聰明的手法,可惜是自以為聰明。黃業華曾指出,迦瑪的華教觀點與巫統的官方論述有著「驚人的相似」。

若用迦氏自己的說法,這些都「只是用來『蒙』巫統罷了」。難怪莊子要痛罵說:「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果然。我們下期再談。

東方群英會:名人愛偷腥?

转载自《东方日报。专栏》
作者:符詩玉 日期:2010年3月13日


新加坡名導演梁智強婚外情事件越演越烈,除了自爆是女主角的22歲女模鐘佳燕(首號嫩草),加上站起來「指證」也被梁智強追求的2號嫩草,如今3、4、5、6、7號嫩草相繼而來。

梁智強人到中年,不甘寂寞,與只比女兒大3歲的女模「胡搞」,且外遇對像不止一人,自然成為鄰國年度當紅新聞,新加坡人熱烈討論的話題,不但從平面媒體燒到網絡論壇,也成了電臺廣播爭相CallIn(叩應)的主題。

世界排名首位的高爾夫球名將老虎伍茲,被爆出與12名虎女郎有染。梁的外遇對像相信也會陸續被媒體一一挖出,坊問流傳其芳名冊的女主角多達11人,因而有了「亞洲版的老虎伍茲」之稱。

從風光大導、鎂光燈的焦點,如今只能躲躲藏藏、有家不敢回,梁智強多年來的努力毀於一旦,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令人感慨。

名人偷腥被揭發,以男性居多。梁智強是最新案例,在娛樂圈還令人印像深刻的,還有港星成龍,政界就有因光碟事件而辭官的馬華原任署理總會長拿督斯裡蔡細歷,體壇還有飛人喬丹,商界愛此道者相信不計其數。

由此看來,名人偷腥其實屢見不鮮。若非被捉到,又有誰會知道是你?相信偷腥者也因為上述心理,除非被逮到,否則一概抵死不認。

道德約束越來越少的現今社像,對很多人來說,偷情已不再是重大的罪過,也許在你我的週遭,曾經也聽見某某人搞婚外情的事件,只因他們不是名人,激不起漣漪。

不過,已婚名人偷腥總是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老虎伍茲若是離婚,要分給老婆艾琳一半身家,據說,高達3億美元(約10億2000萬令吉)。至於政壇硬漢蔡細歷,則賠上仕途,被迫辭官歸故里,雖然東山再起後,成功中選署理總會長,如今還是面對衛道人士及黨同志一再以私德攻擊。

名人若是鑽石單身漢,對於感情不忠,所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雖然沒有已婚者來得重,不過回想香港娛樂圈2008年爆發的「艷照門」大醜聞,男主角陳冠希與10多名女星的不雅照,陳冠希難頂壓力,宣告退出香港娛樂圈,星光因此暗淡,由此可見社會對亂搞男女關係仍然無法接受。

我們處在東方社會,不少人總愛以西方的高度自由來比較,然而,忠於婚姻的承諾對東西方來說,詮譯其實一樣。愛和忠心是互相回報,違背了婚姻的誓約,就要承受惡果。

日前出席一名友人的婚宴,這場以基督教儀式進行的婚禮,在上帝和親友的見證下,儀式簡單、溫馨而隆重。牧師勸告一對新人,婚後要相敬如賓,要記得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即使不是教徒,相信你也不會陌生):「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然而,私慾橫流的今天,還有誰聽得進上述「愛的真諦」?名人都陸續做了錯誤示範,我們要怎麼告訴下一代,婚姻是很神聖的承諾?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縱使名人真的不好當,一旦成為名人,名利兼收,就別忘了律己也很重要,否則色字頭上一把刀,下一個「梁智強」可能就是你。

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

歐陽文風‧迷信宗教,理智破產

转载自《星洲日报。言路》。
日期:2010年3月15日。

美國基督教原教旨主義從來不甘寂寞,最近一次竟然拿殘障兒童來大發厥詞,引起嘩然。

美國維吉尼亞州一名共和黨的政治人物馬沙爾(Bob Marshall)早前和一群基督教牧師在一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殘障兒童是來自上帝懲罰,以教訓那些墮胎的婦女!

他說,按聖經的真理,首生的胎兒,無論是人或動物,都應獻給上帝,但很多婦女卻選擇墮胎,因此上帝懲罰這些墮胎婦女,使她們接下來生產的孩子殘障;殘障兒童是來自上帝的懲罰!

殘障兒童的母親都曾經墮胎?

明顯的,這是一個與事實不符的言論。但宗教原教旨主義信徒的其中一個特色,不是完全漠視事實,就是扭曲事實,以偏概全以支持他們充滿偏見的言論。

墮胎課題不是一個簡單或非黑即白的議題,不少女性選擇墮胎的原因不一而足,有人被姦成孕,有人在懷孕時發現懷中兒出現問題,或影響母體生命安全,結果在這情況之下選擇墮胎。但基督教原教旨信徒往往漠視現實,鐵板一塊,沒有同情心,完全教條主義,認定墮胎一定罪惡,如今竟然還大言不慚指殘障兒童是來自上帝的懲罰,以教訓墮胎女性。這種話都說得出來,不只無理,連做人基本的愛心與同情心都沒有。但這些所謂替天行道的宗教原教旨主義與衛道士,迷信宗教,結果心中只有宗教教條,沒有人性。

這些人為了支持傳統教條,完全不講理。美國另一位反同性戀最得力的基督教原教旨教派信徒史蒂芬本勒(Stephen Bennett)就曾經說過:同性戀都是有問題的人物,這些人之所以成為同性戀,原因包括家裡有人死了、父母離婚、或長得太高、太矮、太胖等,總之任何使一個人與同性朋友中“特出”的原因,都可以導致一個人變同性戀!

另一位叫保羅卡美倫(Paul Cameron)的美國基督徒具說,同性戀戀的其中一個成因,是與動物性交的結果!

馬來西亞也有一位基督徒大力反對同性戀,而且還是律師,他的其中一個反對理由是:在同性戀的性交活動中,只有一個人爽,另一個不爽,因此這是有問題的性關係!我第一次聽到這言論,差點噴飯吐血,不曉得他曾經做過,還是想像力一流。

為甚麼這些人可能發表以上理性嚴重貧血的言論?理由恐怕非常簡單,因為他們所以為的真理,根本經不起事實的拷問,只能訴諸宗教經典,即只能在一個封閉的系統里生存。結果為了強調他們的真理具有普世性價值,他們必須嘗試不訴諸一己宗教經典,但由於這些教條根本不是真理,勉為其難要以理服人,就只能發展出這些理智破產的歪論。

這些言論,明理的人一看就知道似是而非,只是歪論,只能把它當笑話來看。可是這些“笑話”表面好笑,事實傷人無數。你是否可以想像殘障人士聽了感受如何?還有那些有殘障兒童的父母聽了,有何感想?迷信宗教的惡果,這些只是其一。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謝明意‧藥劑行急待勵精圖治

转载自《星洲日报。言路》。
日期:2010年3月12日


從事企業咨詢服務多年,我所接觸的行業不勝枚舉。在我的觀察中藥劑行的經營模式最故步自封、自我糟蹋。

其實,藥劑師在一些先進國家享有崇高地位,它的專業形象甚至高於普通醫生。在大馬,藥劑行給人的印象反而不盡正面。由於一小部份唯利是圖的害群之馬違背專業操守,無良地連累其他敬業樂業的無辜者背上“賣假藥”和“賣咳藥”黑鍋,成為行業發奮圖強的絆腳石。

說實話,人們對藥劑行業的認識只限於瞎子摸象。他們往往把“藥劑師”和“抓藥師”劃上等號。由於嚴重缺乏對外宣傳,直到今時今日,許多人連藥劑師是何方神聖都滿頭霧水。有個現象令人納悶:在某外資銀行貸款機制中,藥劑行被歸納為“傳統零售業”類別;在這定義下,藥劑行和雜貨商,中藥鋪,眼鏡店、傢俱等“平起平坐”。這“苦果”確實叫行內人士難以下嚥。難怪有位初出茅廬的藥劑師自我哀歎。他說:“我寒窗苦讀,原本祈望能以此專業引以為榮,到頭來只是南柯一夢。”坦白說,他絕非無病呻吟。但追根究底,藥劑師不得怨天尤人,因為問題根源就出自本身;還有,藥劑行同業協會也難辭其咎。

先說同業協會。由於人們認知不足,藥劑行只能對潛在市場望梅止渴。我曾向朋友探測:假如他患上以下其中一種症狀如食物過敏、喉嚨痛、胃痛、皮膚發癢、口腔潰瘍、頭痛、青春痘、便秘、腹瀉、胃脹風等等,找誰醫診?答案幾乎千篇一律:醫生。因此,只要同業協會能善用策略,以“小病看藥師,大病看醫師”為主軸,一再向消費者重點灌輸和教育,“芝麻開門”效應可以預期。

再說藥劑行。我對藥劑行的生意手法不敢恭維。他們以七折八扣賤價策略同周邊同業互相撕殺,紅海一片,連起碼蠅頭小利都在顧客執拗討價還價中宣告“晚節不保”。最近到怡保一遊,無意間發現某藥劑行門口布條上“貨要正,價要平”6個大字,叫我搖頭歎息。在拙作《包袱》中,我再三強調,除了必需品和部份半必需品外,薄利多銷的下場是死路一條,極少例外。然而,這簡單道理到底無法引起共鳴。萬分無奈!

回到問題根本:若要勵精圖治,藥劑行必要改弦易轍。先鎖定消費對象,再把專業精神、員工素質,服務態度、店內環境、貨品陳列、附加價值等逐步提昇,才能滿足現代消費群的需要。也就是說,“跳樓策略”在夜市場比較如魚得水。

我對藥劑行有個忠告:當前他們在積極力爭醫藥分業,說來天公地道;但看來他們似乎忽略了這是把雙刃劍。如果依然抱殘守缺、一成不變,一旦醫藥分業正式落實時,必有過半藥劑行在這劇變過程中被形勢駭浪席捲而去,片甲不留。

2010年3月9日星期二

世风日下



last update: 27th March 2010

相信许多人对当年成龙“犯下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印象深刻。
最近,高尔夫球高手伍滋也有类似经验。
如今,没想到“梁婆婆”梁智强也“中招”了!

是否他“一时冲动”,抑或他根本就是经常用下半身思考的“惯犯”?
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无论如何,闹出这种事情令他的健康形象已经一去不回头了。

有关梁智强的新闻、评论联线:(附送关于老虎偷腥等等新闻、评论)
1.梁智強驚爆婚外情‧3人酒店談判逾4小時
2.梁智強與女模婚外情‧認識1個月就上床
3.住酒店避風頭‧梁智強一家人漏夜搬
4.女模:事發前5天還發生性關係‧梁多次宗教為由提分手
5.圈內人爆愛吃豆腐‧梁導非第一次偷腥
6.梁智強被爆大小通吃
7.梁家班或解散
8.2號嫩草爆遭「性騷擾」
9.梁太:需沉澱心情
10.鄭丁賢‧小孩不笨,大人笨
11.鄭丁賢‧老虎‧男人‧性
12.梁智強痛哭:全是我錯‧老婆康美鳳記者會崩潰
13.承認對妻兒不忠無地自容‧梁公開信懇求大眾原諒
14.梁導偷情風暴‧梁智強:我錯了
15.梁頻邀約傳親暱短訊‧5號嫩草是法國女郎
16.梁家班辣女郎樂軒爆料‧“梁導曾約我開房”
17.變性藝人賴美琪爆料‧梁按摩要特別服務
18.黃子‧偷情的代價
19.梁智強誹聞的警訊
20.網視:梁導婚外情鋪蓋網站激辯
21.女人要与男人平行●李素桦

2010年3月8日星期一

東方文薈:論宗教內的民主

转载自《东方日报。东方名家》。
作者:鄭庭河    日期:2010年3月6日



信仰,信徒們就是從如此權威所提供的解釋或承諾中,找到身心安頓的寄托,或者理想及使命感的。若無權威,宗教就無法發揮其魅力,遑論能讓人衷心皈依。因而成功的宗教,即是能悉心建構及維持其權威的宗教。

無論如何,必須指出的是:宗教之權威不是講求「力量」或「資本」的政治權威,所以終究而言,是必須建立在道義和理性上的。於前現代,不是沒有一些宗教借政治,乃至血淋淋的暴力來建立其威權,但於現代社會,這卻是嚴重違反人權及國際公約之事。簡言之,是「不文明」。

縱使某些宗教人士或會感覺不悅,但不能否認的是:某些基本價值,在實踐上應當是超越個別宗教之闡釋和選擇權限的,比如「生存權」、「信仰自由」、「言論自由」、「性別平等」、「個體主權」等。

這些價值,因不屬於任何宗教,所以經常被稱為「世俗價值」,唯其本質上也未必違反各宗教的基本教義或思想,乃至還是源自宗教,或受宗教所啟發的。

如果各宗教都堅持擁有不受世俗價值約束的「權利」,不願服從上述的自由、平等及主權等世俗原則,那現代文明根本就無法成立,大家還是要「亂」回前現代之瓜分人口、各自為營、階級森嚴,偶爾還會借用武力來解決意識形態之糾紛的狀態。遺憾的是:某些社會的教育總是失敗於讓人們正視世俗價值的必要,反而還一味異化、醜化、妖魔化之。這除了出於制定政策者之無知,或許也因為宗教既得利益者的自私,希望通過排除世俗化來鞏固其地位。

實際上,不少宗教組織也會刻意灌輸其信徒「本教之外無真理」的觀念,所以若走向極端的話,非議、歧視、排斥、恥笑其他宗教都是「合宜」之事。或者,即使不主張信徒公然質疑、敵視、批判其他宗教,它們也不會鼓勵信徒自由、自主地去參與、認知、瞭解其他宗教,而堅持必須依從本身的視角和論述來給其他宗教定位,乃至審判,以至任何異議都被視為「迷失」或「叛逆」,應受譴責、改造,不得已之下甚至要被「逐出教門」。

背離崇高使命

宗教組織如此教導、規訓其信徒是合理的嗎?某些人或覺得這是其教內的事,外人無權過問。然我卻覺得:宗教組織要如何熏陶、教育、塑造其信徒,固然是自家的自由,但在現代之世俗原則下,卻無權禁止或干預其信徒在思想、言論及行動上,自由自在地去建立本身對本教,以及其他宗教的看法、態度及立場。質言之,宗教內必須實現尊重個體主權及理性選擇的民主價值。

唯有實現宗教內的民主,人們才可以破除一些企圖借宗教之魅力或威信來欺騙、牟利、煽動、詆毀、抹黑、施暴、濫權、縱慾等現象。民主鼓勵信徒自由地認知、思考、懷疑、辯論、批判,並且尊重異議和少數,這對拒絕宗教內自上而下的蒙昧主義、極權主義和排外思想最為有效。對於宗教組織內那些自以為是「領導」,乃至「恩師」或「教主」者,民主或是其威脅,然如此不能接受信徒之質疑、挑戰、監督和批評者,又擁有多少可被信賴的道德高度呢?

某些宗教組織或會高揚「和諧」、「團結」、「謙卑」、「無我」、「奉獻」等理念,以求信徒們的合作、忍讓、順從及服從。但若是為宗教組織(未必是宗教),甚至是宗教領袖、領導層之私己利益而犧牲信徒個體的自由、自主、平等、尊嚴等世俗權利的話,那即是反現代、非人道的,也是對宗教之意在拯救人類、造福人間的終極本旨和崇高使命的極大背離及諷刺。

可惜的是,若民主意識及機制不彰、不舉的話,不僅是在政治領域,於宗教上,許多人也會慣於盲從領袖和建制。即使經典允許更寬、更活、更先進的闡釋空間,人們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理智和良知,寧可把闡釋權、立法權和執法權都交給那些號稱「專家」的宗教領袖們,完全不考慮設置分權與監督的機制,以至宗教領袖成了最有「權勢」,甚至「有利可圖」的行業之一。某些自以為「夠斤兩」的宗教領袖,還因此大喇喇地跨到政壇、學術界、文化界等,不時發表一些令人噴飯的言論。

當然,最極端的例子,應是信徒們根本就把宗教領袖當神,或聖人來膜拜。我們不能斷然否定人間或許有神靈或聖者的存在,但沒經大腦,只因本身心理上的脆弱,就輕易相信那些自詡為神、聖人、半仙、先知、菩薩等者,希望他們能幫自己一把,以至完全不敢質疑、追究、鑒定其合理性及正當性,把民主價值拋到九霄雲外——那只能說是「悲哀」。雖說宗教信仰本質上即是非理性行為,有時候也的確不可理喻,但虔誠和愚昧之間,往往就僅是一線之隔。

制約宗教內部不文明

美國立國之際,其「國父」們敢於以啟蒙運動的世俗價值來立憲,拒絕宗教直接干預政治,同時也保障了個人的信教自由,以至今天的美國可說是信教最為自由,宗教文化最發達,宗教研究也最蓬勃的國家之一。而宗教自由也是美國得以吸引世界各地的移民及優秀人才來為其服務,協助其壯大的原因之一。美國是最為現代化的國家之一,但其宗教並沒因此而沒落,甚至還在世界各地有長足的發展,足證明世俗價值的實踐,比如民主體制,並不一定會弱化了宗教,反而還可能會改造、提升了其活力及創造力。

總言之,我們不能一方面尋求現代化,另一方面則繼續否定個體的宗教自主權和能動性。宗教組織不應持續把信徒視為自家的「禁臠」,不容許其自由而開放地接觸其他宗教;誠實而真摯地探索、體驗、建構本身的信仰,因為信仰的真諦就在於個體與神聖實在之間的直接感通、相應或合一,第三者可以從旁引導、輔助、勸說,但不能橫加干預,包括恐嚇、羞辱或譴責。

同時,我們也需要個體主權和能動性來制約任何宗教內部可能存在的不文明、不人道現象,包括奢侈、偏激、極端、專制、傲慢、反智、低俗、仇外、好戰、冷血等。雖說個體一時未必具備反思及檢討的能力,但配合以適當的教育與啟蒙,今天文化水平普遍較高的信徒們,應該逐漸會覺悟到本身的尊嚴及話語權,不能容許違反世俗價值和宗教真諦的現象繼續玷污了神聖的宗教。

說到最後,該如何實現宗教內部的民主呢?也許這不會是容易的事,畢竟宗教內之既得利益者或保守分子,總會竭盡所能來抗拒任何改變,包括無情地打擊分權、監督和選舉等世俗機制的建立;或繼續神化領袖們不可被質疑的卡里斯馬,乃至與政治威權,如皇權、民粹勢力等勾結來打壓任何改革的訴求。

看來,要實現宗教內的民主,恐怕也真的需要信徒們殉教般的信念、熱情和勇氣。在西方的宗教史上,除了眾人皆知的馬丁‧路德,奧卡姆的威廉,亦是可借鑒的例子——雖說他們所奮鬥的未必是民主,但確是挑戰既定權威的理性及良心改革。唯有把權威奠基在民主制度養成的良知、理性和公義之上,現代的宗教,才足以確立其堂堂正正的正當性,成為「主體的宗教」。

2010年3月6日星期六

百年浮沉愈南春 一點尊意竟未存──迦瑪《文化系列》糾謬之十五

转载自《东方日报。东方名家》。作者:陈良
日期:2010年2月27日


新年是反省的日子,讓我們再回顧一下迦氏華教論。第十三篇一開頭就說:「歷經大清帝國、中華民國和共產中國半個世紀的接力賽,到上世紀50年代,終於以中國官話統一了馬來半島上所有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的移民。」

迦瑪筆下,華文教育成了來自中國「政治統戰」的產物。它先建構於清廷,再由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來「接力」,彷彿是一出精心炮製的隱議程。雖然新年期間大家都愛穿新衣戴新帽,但給華教扣上這頂大帽也太離奇太好笑了。

看了這麼多,大家都熟悉迦氏手法了。他專把複雜的事情簡化作兩片空洞的對立概念,以既成正邪鮮明的標籤,然後作出定調,進而套罪。這手法貫穿全文,前後呼應,讀迦氏文字時可要非常小心。

華教本質無關左右

試看迦氏提到1956年民間對《拉薩報告書》的反應時說:「不論持何政治立場的馬來人及印度人,對政府目標基本上是觀迎或接受的。較中庸和右傾的華裔也基本認同。然而受左傾思潮影響的華裔,則不能接受這樣的發展。共產黨也藉機以文化傳承為訴求,挑動民族情緒,借助種族文化隔閡的現實,圈築與當局對立的力量及立場。那時新中國的崛起更是推波助瀾。」(第十二篇)

但這是事實嗎?就在1956年9月,雪州印文學校教師聯合會就曾與教總發表共同宣言,反對任何不利母語教育的做法,並要求列印文為官方語文。說印裔社會對《拉薩報告書》「基本上是觀迎或接受的」,徒自暴無知罷了。

華社方面,迦氏指「較中庸和右傾的華裔也基本認同」,而將反對者全歸入「左傾」,如此二元定調,可笑之極!若定要判分左右,當時反對最激烈的林連玉、沈慕羽等人應算是「右傾」,和董教總組成「三大機構」以爭華教權益的馬華公會更是大右派(難怪迦氏要指陳禎祿「言不由衷」,否則如何自圓其說)!還有主張保留華教的《方吳報告書》作者方威廉與吳德耀,也是英政府請來的右派學者。

可見華教本質無關左右,但迦氏才不管實情,只會亂貼標籤,巧妙地把華教孤立出來,並圈定在左翼身上。合看前後文,這群「左傾激進」分子多來自新客(第五篇),新客又被定調為罪惡與黑道,那麼迦瑪筆下的華教是個什麼東西可想而知了。「新客→ 左派 → 華教」,多麼單純幼稚的直線思維;但以官方的「政治正確」來看,卻是多麼可怕的定罪標籤呀。

迦瑪筆下,華教是負面化、污名化、甚至罪名化的東西,不幸的是它背後還由國外勢力來操縱,更要命的是最後接棒的共產黨是國家公敵。這樣對華教史的定位論述,足以構成一條大「罪狀」呀!

若說二戰後南洋華校深受共產思潮所影響,其他源流學校就沒有嗎?當時共產主義結合反帝反殖運動席捲第三世界,那有分什麼種族膚色,印共不是以印尼人為主嗎?馬共裡難道就沒有非華裔?都什麼時代了,還採用冷戰年代麥卡錫主義的骯髒技倆,太落伍了!

明確的本土化主調

當時英國人「對具有強烈中國傾向及民族意識的華文教育甚感威脅,並意識到華校已遭馬共滲透」(第十一篇),這話雖沒錯,但若欲據此來「定罪」華教則不公平。不要忘記事實的另一面,英政府施《緊急法令》來嚴加管制甚至關閉華校,驅逐大批教師出境,尤其50年代後各類教育報告書、法令的出爐,華教已漸受制於政府了。

華校只是大時代的祭品,是左右陣營都要爭奪的據點,難道英政府就沒有遣派極右教員或職業學生進入華校?若要講「政治正確」,迦氏應該感謝華校才對,因為在官方督控下,華校反而成為遏阻共產思想蔓延的場所。歷史只是成王敗寇,今天已時過境遷,還不能就事論事嗎?

至於說中國終於在上世紀50年代將華人整合起來(上引文),真是越扯越遠,越描越黑!恰恰相反,50年代華裔分裂成左右兩大陣營,華教卻在華人身份認同轉變的趨勢下,逐漸擺脫中國因素而進入馬來亞化的歷程。例如1952年林連玉等一群華教人士就積極參與了教育部的教材編製,使華校教科書更符合蕉風椰雨的南洋色彩。

50年代華教與官方政策充滿抗爭,但本土化的主調卻是自覺而明確的。從學制、課文到意識型態等大體依從聯合邦教育部的綱領與指示,教材也經層層審核,又有華裔視學官的不時探查。迦氏還說它受共產中國的整合與主導,「目的是讓他們(華人)效忠祖國,為國科捐」(第十五篇),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50年代是華教從「僑民教育」到「國民教育」的轉變期,這是大馬華教的壯舉,展現了華教日新又新的生命力。她不只讓華族深以為豪,也應該是值得國家驕傲與尊重,如果官方願意公道來看待的話。

無論左右派對華教都有過激發與影響,但請不要誤讀,不要倒果為因,華教不是左派的,也不是右派的,華教乃合族群的共業。她由百年歷史長河溶匯而成,其間波濤起伏,曾有過晚清揚起的乘風破浪,又歷經過國共鬥爭的驚濤洶湧,都加深了巨流的寬廣與偉大,但她始終流淌在馬來西亞的土地上,飽覽一路明媚的馬來風光,滋潤著這片厚愛的南國山河。國民黨的統合也好,共產黨的滲透也罷,都只是時代巨浪的沉浮,唯有情義的靈魂護守,才是她永恆的伏流。

涓涓匯流,有容乃大,據說今年開始華小要列相聲為正課,信許是受到迦瑪的刺激?一年多前的一場相聲表演上,迦氏嘲笑大馬華人聽不懂正統的相聲,獨有他「禁不住腹中的抽動,大聲噴出幾笑」(《東方日報》30/12/2008)。這點我們不能不承認,迦氏在正宗的中國文化裡長大,說起北京話可來比母語還溜,我們南蠻得多向他學習呢。但我們卻非常奇怪,他似乎只聽懂表面之「聲」,卻不懂裡層之「相」?相聲的精神在「相」不在「聲」;「相」有對等義,故曰「相敬如賓」。迦瑪呵,原來你並沒聽懂相聲裡最精華的兩個字──尊重!

南洋春暖,喜上眉梢,願祝各位笑口常開,噴笑到「禁不住腹中的抽動」也無妨。老子說:「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我們下期再來笑笑吧。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教」與宗教認同

转载自《东方日报。龙门阵-浊水有鱼》。
作者:鄭庭河。日期:2010年3月3日。


學界普遍認為,傳統的中國人雖有宗教行為,但未必有當今意義上的「宗教」觀念。中國古代所謂的「教」,充其量只能說是教育、教化、教條之教。能夠被稱為「教」的,除了如道教、佛教、景教、回教、羅教、白蓮教等,也包括儒教。

儒教即是中國古代的官方意識形態,其含有世俗的哲理、倫理成分,也有類似神學的信仰成分,若以今天的宗教定義來界定之,會有困難。同樣的情況也發生於道教身上,只不過今天人們已習慣將道家和道教區開,視前者為哲學,後者為宗教,然於古代,兩者是傾向不分的。

至於佛教,雖說今天沒佛家、佛教之分,但熟悉佛教者,都知道其哲理成分更超越儒、道兩教,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影響甚大。乃至其信仰成分,也遠比兩者更為精妙、複雜,以至經常成為參照或模仿的對象。佛教沒被「分家」,在於其哲理、信仰及倫理的圓通性,畢竟其一開始就是哲理和信仰結合的創生型宗教。不過近代以來,佛教之本質為哲理或宗教,也不乏爭論。

晚清以降, 由於受到西方觀念影響,欠反思地一味以其定義、標準為尺度,以至中國的話語世界裡,儒教是不是宗教變成熱門課題,道家被從道教裡抽離出來,佛教偶爾亦被追問是否為宗教——兩千年來平靜無波的湖面,就這樣被吹皺了。

學術也和媒體一樣,往往是受觀點左右的,有什麼樣的觀點,就有什麼樣的課題。近現代的宗教觀念乃源自西方宗教傳統的新東西,所以拿來衡量中國的「教」,就難免格格不入,必須費功夫去剖析、梳理、矯正一番。而近代以來的中國學界和文化界,就有許多人跳不開西方的主流觀點來審視本身的傳統。

實際上,古代應也曾有過如此東西方觀念矛盾,畢竟早在唐代,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就開始傳入中國了。但當時可是儒家話語系統的威權時代,外來宗教不僅無法衝擊中國本土的觀念,乃至還會被同化,因而往往是「教」的觀點克服了宗教。

相對於宗教,「教」之觀點其實不那麼強調認同,所以傳統中國宗教文化中的認同意識並不顯著。除了專業的宗教人士之外,一般人是可以相當隨意地領受多「教」之熏陶、教化、護佑等的,同時教理和信仰對象的融合也非常普遍。

當社會過於沉迷在宗教認同時,回顧寬宏的「教」,是有意義的。

2010年3月1日星期一

又是滥药惹祸














药物滥用导致麦可杰逊丧命,如今又发现一明星也因此夺命。
转载自《东方日报。娱乐版》。
《默菲止痛藥過量奪芳魂》。2010年3月2日

(好萊塢1日訊)布瑞特妮默菲(Brittany Murphy)去年底暴斃,得年32歲。美國新聞網站「TMZ.com」引用法醫報告指出,她死前11天領回120顆止痛藥,死亡當天只剩11顆,根本是用藥過量死亡。

月初公佈的死因報告指出,肺炎、嚴重貧血,及處方箋用藥過量等致死;根據新出爐的驗屍報告,她體內檢測出大量的止痛藥,以及其他吸入類藥物。依醫師指示,一天最多服用4顆,她卻吞了9到10顆,造成憾事。

related news report:
1.Brittany Murphy May Have Taken 109 Vicodin in 11 Days
2.Cause of death ruled for Brittany Murphy, Casey Johnson
3.Brittany Murphy s death was due to diabetic ketoacidosis & iron deficiency anemia
Site 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