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

多元共媲美 民意獨至尊 ──迦瑪《文化系列》糾謬之終篇

转载自《东方日报》
作者:陈良
日期:2010年4月16日

二次大戰結束時,人類痛定思痛,決意成立聯合國,以期消弭亂源,喚回和平與尊嚴,一系列的維權宣言公約於焉出現。

《聯合國憲章》其中一條宗旨在「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並激勵對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其基本自由之尊重」。1948年又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強調任何人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等都享有完全的權利與自由。

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復通過《反對教育歧視公約》,指凡因種族或語言等的教育歧視,在法律上當屬無效;主張少數族群有從事教育活動的權利,包括教授本身族群使用的語言、保有自己的學校等等。

1966年聯合國進一步通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明確規定任何國家不能否定少數族群「在其所屬社群或團體中,得享有其文化,去宣揚與實踐其宗教,或使用其本身的語言」的應有權利。

90年代後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文化趨向單元化、平面化,豐富多元的語言文化生態逐漸萎縮。1992年聯合國通過《隸屬少數民族或宗教和少數語言族群的權利宣言》,再次闡述了少數族群語言本有的權利,指明「國家必須保護在其個別領域內的少數民族、文化及語言者的存在及認同,並同時鼓勵提昇其認同」等等。1996年,全球數百個非政府組織鑑於「長久以來大多數國家追求單一化的趨勢,以致於將削減差異性並採取反對多元文化和語言的態度」,共同簽署了《世界語言權宣言》,高呼少數族群有「被教導自己語言和文化的權利、取得文化設施的權利」等等;至1999年聯合國決議每年的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以喚醒保護弱勢族群母語的危機意識。

以上所舉僅是犖犖大者,其基本精神也早已寫入我國的憲法里,成為立國基礎。面對半世紀以來全球精英精思殫慮所建立起來的文明規範,迦瑪竟然這樣回應說:「……以母語母文作為民權定位,就又為董教總的永續經營製造了新的更混淆的理論根據。」(第十八篇)原來在迦瑪筆下,「語言權」只不過是一套用來「蒙」華社和巫統的偽理論罷了。

罪名豈可妄加?

迦瑪何許人也?他最欣賞東南亞各國的教育同化政策了,曾感慨說:「李光耀、蘇哈托和泰王也成功了。但是東姑拉曼、敦拉薩和馬哈迪最終都失敗了。」(第十二篇)請問怎樣算成功,什麼叫失敗?李光耀、蘇哈托和泰王用政治暴力來強行關閉華校甚至禁止華文,這值得光彩嗎?讓各源流學校來豐富大馬文化,是否更能顯示這個國家的偉大?

井蛙那能知海,夏蟲難以言冰,不談也罷。如果連國家領袖都不能以馬來西亞人優先,我們還有什麼話好說的,問題在那里還不清楚嗎?上週有位坤成獨中的巫裔學生受訪說:「獨中不會有種族主義,相反,國中會有點種族主義。」(《星洲日報》05/04/2010),很多人會心一笑,感同身受。權勢可以懾人,但歷史不能扭曲,罪名豈可妄加!

今天,我們必須結束這將近一年的糾謬了。迦瑪《文化系列》共十八篇,為表重視,本《糾謬》就以十八篇來回敬。這麼長的評論文章,怕是空前絕後吧?不是本文空前絕後,而是《系列》「滿目瘡痍」的空前絕後。但迦氏謬論還不僅於止,那些細節更是批不勝批,無法一一拈出,讀者有興趣可自行去揪錯吧。但本文在最後有必要指出迦氏另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抄襲問題。

《系列》洋洋灑灑十八篇,乍看下令人側目,細檢之下卻多為剽襲,很多抄自網絡文章,讀者試拿第一篇在網絡上檢索便可知,不必舉證。當然,網絡文章本是一大抄,有些內容僅是史實陳述,也不必苛求。但迦氏有時連抄也不會,斷章取義有之,曲解原意有之,甚至連有問題的資料也照抄,其見識可見一般。這些缺德都可寬待,一笑置之便可,但有的是明目張瞻地裁剪自有名有姓的著作,就非常不應該了。

例如《系列》第五篇有段文字:「私會黨大體上出於天地會分脈,亦稱洪門或三合會,在中國延續了好幾個世紀,原屬宗教或慈善自助團體;滿清時代,逐漸發展成反清復明的政治意識。」這段文字實剽竊自謝詩堅《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思潮演變》,請看謝書在徵引巴素的研究時說:「馬來亞華人私會黨,大體來說,出於天地會分脈,亦稱為洪門或三合會,在中國已生存有好幾個世紀,原本屬於宗教或慈善自助的團體,而在滿清時,具有『反清復明』的政治意識。」(第一部分第三節)

道並行而不相悖

兩相照對,迦氏轉抄謝書之跡昭然可見。其實何止這段文字,讀者有興趣的話可拿謝書來對校迦文,保證能夠列出長長一匹布的抄襲文字來,可見迦氏的文品矣。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然則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予豈好辯也哉!世風薄淺,歪說橫行,嚾嚾然發為高論,一犬吠影,百犬吠聲,人心蠱惑,以「迦」為真,此絕非一句「一時的疏忽,我造成了錯誤的訊息傳達」所能澄清的。

最後謹引迦氏一段話作結束。第十六篇說:「華教不應有所謂親者和仇者,不應有所謂戰友和敵人。大家應該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們都進同一所學校,我們都有同一個夢想,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所在。」

迦氏最後抬出了中華文化來壓陣,但一個不懂「謙虛」和「尊重」的人,要如何理解中華文化?沒錯,中華文化懷有世界大同的夢想,深具四海兄弟的氣度。但若說為夢想必得「進同一所學校」,我敢說這決不是中華文化。孔子主張「和而不同」,《中庸》則說「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今人費孝通將這思想概括為16字真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這才是中華文化的至美與偉大。

彩虹因七色而繽紛,世界為多元而競秀,這便是聯合國憲章的精神,也是現代文明國家所追尋的夢想。請引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來作見證: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能夠生活在一個不以膚色,而是以他們品格優劣來做評斷的國度里。」

我們如此深愛著這片土地,讓我們一起來實現它,為真正的「一個馬來西亞」之夢想。

没有评论:

Site 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