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7日星期一

中药行之乱象




半年前,我为一女患者诊治,药方经老师同意后,我请她到药店抓药,并时时以短信联络报告服药近况。那名女患者消瘦怕冷,在调理几个月内形肉渐丰,症状好转,但数月来抓药的经历却让她非常灰心。

首先,她苦苦寻遍药行,一张方子的药却始终无法抓齐。考虑大马情况,我开出的药方早已去除较少用而冷僻的药材,样样都很常见,可单单一味“海螵蛸”,竟有药店不知为何物,这谬如药剂师不识高血压药。可见许多药行已沦为买卖凉茶、保健品、杂货、奶粉、燕窝的去处,真正用以治病的药材却早已生疏缺货。

第二次,好不容易她找到了一家配药齐全的药行,同一家药店,抓的是同一张药方,价格却在短短几周内如股票浮动般,三番四次不相同,她一怒之下追问,才发现药行老板亦是“随心情开价”,不专业的程度令我汗颜。在上海,不论医院、私人门诊、药店,一张方子内每一味药材都有单价和总额,黑纸白字清楚列印。水平再高的中药部还会将每一味药都分开包装好,列上药名,细心的患者抓好药还会逐一与处方对应确保无误。

抓药也冯京当马凉
第三次,她又换了一家药行。回家煮药前翻找之下竟发现方子内一直都有的一片片雪白的鹿角霜消失无踪,这才发现其余药包内都没有鹿角霜,这可是方子内主要的药物。

第四次,一家药行看了处方之后大惊,并喝斥她万万不能再服此中药,否则定要高血压,后果不堪设想;患者辩解服药几月以来症状好转,人也开始长胖一些,谁料该药行老板检查也没做就说这是水肿,并非真的长胖,之后就开始推销自己,希望可以为她诊治。这桩奇事真叫人哭笑不得。

仅仅一个患者要抓药就已连番遇上那么多不专业的药店!不仅她抓药遇上困难,已在大马行医的友人也碰上同样问题,开出的处方若在其它药店抓药,就得冒着别人误把“冯京当马凉”的危险,山栀被抓为山楂,芩连(黄芩、黄连的普遍缩写)竟变为茯苓、连翘等等都是真实发生的例子,这叫四处宣扬中医科学有效的我们情何以堪?

执业须中医药证书
出现这种乱象,应有下列原因:其一.大马对中药师与药行的管制远远不完善;其二.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对中药师的证书发放也较宽松,五年经验以上的业者只须提出申请,水平无论高低不经过考核即可取得证书。没有经过院校训练,拥中药经验知识丰富的老师傅有之,但平日只负责配凉茶、食疗药材,而不识多数治病药材者亦有之。良莠不齐的药行,配药疏失就不能避免,轻则药用无效,重则使患者病情日深。

与其四处说服人们相信中医,还不如先把害群之马剔除。正如50年代中国许多传统中医是多年拜师跟诊学习的,政府推动中医规范化时,下达法令不论是否从中医药大学毕业,都须经过考核方能取得证书执业,而不是“凭经验年数”来确认水平高低。

转载自:南洋商报/言论。天窗亮话。 2013-09-22 。文:陈文恬。 

没有评论:

Site Meter